第316题、学员的能力气质、性格和意志对学员的学习效果及独立行车的安全性有重要的影响。
第317题、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第318题、教练员掌握不同类型学员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点,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第319题、一般情况下,年轻学员反应敏捷,初始训练掌握动作要领快;中年学员反应较慢,但其观察和判断交通情况的能力较强。
第320题、一般情况下,相对中年学员而言,年轻学员的场地训练进步较快,因此道路驾驶训练更安全。
第321题、性格外向学员通常动作敏捷、自信心强,教练员可有意识地提示其注意驾驶风险,谨慎驾驶。
第322题、性格外向的学员通常好冲动、喜欢冒险,教练员可有意识地加强其对车速和情绪控制能力的培养。
第323题、性格内向的学员通常应变能力差、缺乏果断,教练员可有意识地加强其对复杂交通情况的判断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
第324题、女性学员通常自信心较差,教练员可多予以鼓励,增强其学习信心。
第325题、女性学员通常处理复杂交通情况不果断,教练员应有意识地加强其在复杂道路交通环境中的驾驶训练。
第326题、驾驶员的智力水平越高,事故倾向性越低;驾驶员的智力水平越低,事故倾向性越高。
第327题、在训练初期掌握动作要领较慢的学员,在后期的训练过程中,操作能力一定差。
第328题、一般来说,学员掌握驾驶动作的能力与对交通情况的判断和处理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第329题、驾驶操作的准确性主要表现在动作的方向、幅度、速度和力量的把握四个方面。
第330题、教练员对学员感知能力的培养,重点应放在学员的车体感知能力、车速感知能力和道路感知能力等方面。
第331题、教练员不仅要培养学员注意的范围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而且还要培养其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
第332题、一般来说,驾驶训练初期,学员的驾驶技能提高较快,但随着训练的进行.技能的提高逐渐缓慢,最后趋于平稳,甚至可能出现波动和倒退。
第333题、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学员不同的个性特点与差异施教,其教学要求可以不同。
第334题、驾驶训练初期,通常学员掌握动作较快但不稳定,教练员可以让学员适当增加练习次数。
第335题、汽车驾驶学员多数是处于性格定型期的青年人,但尚未完全成熟,应注意培养学员优秀的安全驾驶性格和职业道德。
第336题、教练员要及时纠正学员的不良或错误动作,根据道路交通需要,合理选择动作,并将其协调连贯起来,形成完整系统。
第337题、学员在面临较为复杂的道路交通情况或较难的动作练习时也会紧张,一旦熟悉后,紧张状态较易消除。
第338题、长期训练带来疲劳影响成绩提高,应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分配训练科目和时间,并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
第339题、初次训练印象深刻,要从训练开始就使动作准确无误。
第340题、操作示范可以加深学员对正确动作的视觉印象和动作体验,是技能传授运用最多、影响最大的教学方法。
第341题、分配练习每次练习时间较短,之间应拉开一定的间隔。
第342题、最有利的训练时间分配是:开始阶段进行较频繁的练习,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然后逐渐延长练习时距,每次练习时间也可略增长,如果有几种科目动作的练习,最好交错进行。
第343题、临考前,交换车辆和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以增强学员的适应能力和保持心理的稳定。
第344题、对优秀的学员,要防止他们养成傲慢、不虚心等倾向。
第345题、一个粗心、性急的学员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自我调节,可以养成细心、镇定的良好品质。
第347题、学员上坡起步操作失败,反复多次仍未掌握要领,越急越做不好,这时就不必重复练下去。
第348题、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学环境中教与学的基本( )的科学。
第352题、动作的( )是学员正确完成系列驾驶操作的重要前提。
第353题、在驾驶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逐渐培养学员通过观察( )来控制车速。
第354题、学员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恐惧和紧张的情绪时,教练员应适当放慢训练的进度,对学员( )。
第355题、随着驾驶操作训练的深入进行,学员操控汽车时,( ) 。
第357题、通常性格内向的学员应变能力差,缺乏自信心。在驾驶操作训练中,教练员对性格内向的学员应( )。
第358题、在训练通过交叉路口时,教练员应注意提示( )的学员避免争抢信号,强行通过。
第359题、在道路驾驶训练中,教练员应及时纠正( )的学员驾驶漫不经心,穿插绕行,随意变更车道等影响行车安全的驾驶行为。
第360题、在驾驶训练中,教练员可有意识地鼓励( )的学员大胆操作,提示其注意交通风险,做好应急准备。
第361题、学员必须参加实践,反复( )都是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好办法。
第362题、教与学,是师生双边活动,一个是主导,一个是主体,两者( )才能搞好教学。
第363题、学员观察敏锐和判断快捷后,可提前发觉道路交通情况,提前做好操作准备,可减少仓促应变,缩短( )。
第364题、训练初期可以把复杂的动作系统分解为一些比较简单的单个、( )动作一一进行练习,学员容易掌握,进步较快。
第365题、保证足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特别是对( )和易发生差错的动作,更要进行强化练习。
第368题、对女学员应讲究说话方式,以( )为主。打破几千年遗留下来的“女性是弱者”的心理定势,培养强者精神。
第369题、生物节律是人们生理活动表现出的有规律的循环变化,生理学家也称为( )。
第371题、在行人交通事故中,从年龄结构分布看,事故发生率高低依次为( )。
第372题、等候时间对行人来说有一个容许限度,这个容许限度一般在( )秒以内,如等候时间超过( )时,有些人就会铤而走险。
第382题、对学员心智技能的培养,包括( )等心理素质训练。
第383题、教练员不仅要培养学员的驾驶技能,还要培养学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即( )的能力。
第385题、对车体的感知能力是指驾驶员对所驾车辆( )的准确把握能力。
第386题、在驾驶训练中,“曲线行驶”教学项目主要培养学员对( )的控制能力。
第388题、在驾驶训练中,培养学员的观察能力应从( ) 方面加强训练。
第390题、汽车驾驶,要求驾驶员有良好的( )等感知能力,有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动作反应敏捷协调,意志坚强,情绪稳定等心理品质。
第391题、依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进行机动车驾驶培训,可以规范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第392题、严格执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进行机动车驾驶培训,是推进驾驶员素质教育,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础。
第393题、《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规定了每一教学阶段的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
第394题、《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按照“分阶段教学、分阶段把关”的培训模式,将培训过程分为了四个阶段。
第395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阶段考核来检验每一阶段的培训质量。
第396题、《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提倡采用多媒体、驾驶模拟器等科学手段,节约资源,提高培训效率。
第397题、《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学时是指多个学员单车的平均实际学时。
第398题、《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学时是依据教学规律确定的,达到教学目标所需的基本学时。